新闻中心 分类>>

以古老非遗技艺+文化品牌共话中非完美体育app经贸新篇章

2023-07-11 02:29:0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完美体育刚过去的五月,湖南工商大学参与了“发展中国家粮油作物生产与贸易培训班”,师生们除了认真研讨学习发展中国家粮油作物贸易发展趋势、格局、法规、政策等,特别热衷的却是中方的茶艺分享以及非洲国家的咖啡品鉴。

  茶与咖啡是风靡全球的两大饮品。茶是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咖啡在非洲饮品中也极具代表性,它们在各自的文化领域,形成了独特的非遗技艺和文化品牌,承载着不凡的辐射力,二者飘溢着不同的风味,却在中非生活方式的碰撞中闪耀出火花,赋能中非经贸的历史延绵。

  中非经贸合作是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持、携手共赢的典范。新时代在“真实亲诚”对非合作理念的指引下,中非经贸蓬勃开展,中非人民同舟共济,古老的非遗技艺和文化品牌在这背后起着至关重要的助推作用。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茶叶出口37.5万吨,摩洛哥依然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总量的20%;我国咖啡及制品累计进口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51%。茶与咖啡已成为中非经贸合作中当之无愧的文化品牌。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友谊。至当代,以茶和咖啡为文化品牌推动中非文明互鉴、人心沟通依旧意义非凡。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千年之前的丝绸之路、万里茶道,今天的“一带一路”,茶在经贸合作中长期扮演着交流的桥梁与文化使者的角色。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世界更加深化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夯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座。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一直深受非洲各国人民喜爱,已成为中非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文化载体。例如,在非洲茶叶生产大国肯尼亚,中国制茶技艺遇见了当地的一个特殊品种——紫茶。肯尼亚拥有种植紫茶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因缺乏后续的生产技术,无法得到规模化推广。中国制茶团队来到肯尼亚,经过多年的调试和对比,终于研制出了汤色稳定的紫茶,同时引进中国绿茶和红茶的制茶技艺与行业标准,为其规范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中国非遗制茶技艺改变了肯尼亚茶叶只能做低端“碎茶”、出口廉价奶茶的现状,实现了肯尼亚政府推广紫茶、提高当地茶农收入的期许,给非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也让中国茶文化走进了非洲寻常百姓家。非洲是咖啡的起源地之一,在一些非洲国家,咖啡被视为象征着友谊、交流和共享的文化符号,咖啡对于非洲来说不仅是一种商品,更代表着非洲文化、历史、烘焙技艺等方面在世界的影响力。非洲咖啡的独特魅力源自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洲咖啡烘焙技艺,非洲咖啡的普遍特点是香气浓郁,带着迷人的果酸,其酸味亮度活泼令人振奋,就如非洲的热情闻名世界。例如,我国2022年非洲咖啡进口量排名第一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所产咖啡,有着浓郁果香和发酵感,口感丰富,回味无穷,深受广大咖啡爱好者的喜爱,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埃塞俄比亚虽与湖南相隔万里,却因咖啡成为“最近的远方”。

  文化是产品通向品牌的必由之路。以文化撬动市场,旨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动茶与咖啡的文化传承发展,以文化品牌赋能经贸市场,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促进中非传统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相融合,实现中国茶与非洲咖啡传播的“破圈”。

  茶叶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非洲是我国茶叶出口的重要传统市场,中非经贸合作为我国茶叶出口产业调整在非市场布局,优化茶叶出口结构提供了机遇。把中国茶叶与中国文化牢牢联系在一起,以文化为魂,打造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茶叶品牌,对加强中非茶叶贸易、中非经济的发展等具有战略意义。例如,在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我国以“国饮中茶”为品牌,向世界递出了这张中国“名片”。作为博览会官方指定产品——中茶湖南“沙漠之舟”出口绿茶,是中国茶叶自主出口的第一品牌,商标已经注册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多个国家。“沙漠之舟”产品销售覆盖非洲多个地区,并在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都设立了代表处,与多家茶叶进出口商建立了友好贸易关系,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交流桥梁。再如“湖南红茶”,随着湖南省品牌强农战略的实施,从2017年到2022年均价增长109%,“湘”品牌在国内外影响力日盛,立于市场潮头。

  咖啡之于非洲在某种程度上正如茶叶之于中国。非洲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成就了非洲咖啡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可谓非洲的黑色黄金。中国是新消费品牌快速成长之地,品牌是农产品产业化的最重要推手,依托中国市场强大的辐射能力,非洲咖啡能实现一路驰骋。随着现代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的逐渐降低,更多关注放在了咖啡产地、咖啡豆品种和品牌背后的故事,使得咖啡不只是饮品,还要带有文化社交和生活方式属性。自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在湖南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逐步深入,成果逐渐显现,其中非洲咖啡产业链已初步建成,非洲咖啡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例如,以非洲咖啡为特色的连锁品牌“小咖主”就充分把握住了中非合作的历史机遇,结出了中非经贸合作的硕果。“小咖主”通过中非经贸博览会和湖南自贸区平台,与非洲咖啡产区建立合作,实现当地咖啡直采,采购成本降低约30%;借助湖南高桥大市场完善的渠道体系,打造新的零售模式,贯通线上销售,建立了非洲咖啡的全中国销售渠道,为中国人民带来了风味更加醇厚独特的非洲咖啡精品,让咖啡逐步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让非洲咖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湖南新“特产”。再看文化品牌效益对湖南开拓中非新时空市场起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与非洲联系最密切的省份之一,湖南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三大国家级平台的叠加优势,打造了全国首个“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中非经贸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中非经贸企业孵化中心”,既为“非品入湘”打造了直采供应链,又为“湘品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非商港”。

  文化上交流互鉴,经济上合作共赢。中国茶与非洲咖啡的品牌影响力是中非经贸融合的缩影。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非洲贸易总额为18786.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中国已连续14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同时非洲国家也成为中国在海外市场投资的重点目标之一。

  湖南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已形成咖啡、坚果、芝麻等6条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产业链,并打造“非洲品牌仓”项目,孵化出106款非洲品牌产品,吸引百余家对非龙头企业入驻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长沙高桥大市场中非供应链进口业务人员介绍,湖南正在布局大豆、花生、橄榄油等10条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产业链,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非洲优质产品全产业链。越来越多非洲产品走进中国市场之时,湖南的装备制造、能源矿业、路桥房建、农业等优势产业也抱团走进非洲,杂交水稻、工程机械等技术和产品更是享誉非洲大陆,助推中非经贸合作从“授鱼”向“授渔”、从“输血”向“造血”升华,实实在在为非洲发展赋能。

  从中国茶叶飘香摩洛哥,再到“中国制造”开拓非洲市场,越来越多带有中国印记的产品、技术驰骋于非洲大地。而卢旺达干辣椒、马达加斯加羊肉等也漂洋过海,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近年来,随着交流领域的不断拓宽,中非经贸合作从量的积累步入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以互利共赢为宗旨的中非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从中方来看,中非贸易合作为中国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了长期的合作空间,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产业名片,非洲进口的绿色农产品也丰富了中国百姓的消费需求,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均获得回报。从非方来看,中非贸易、投资和合作对于满足非洲大陆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麦肯锡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经济的参与持续深入,给非洲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中非经贸合作仍大有可为。当“中国品牌”与“非洲禀赋”充分结合,非洲市场的巨大潜力,非洲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劲需求,中非经贸合作的强互补和高契合,将持续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作者张玲系湖南工商大学副校长/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非深度合作)负责人,贺禧系湖南工商大学202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搜索